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党派团体
“奶博士”塞上育良种 用科技铸就奶业“金钥匙”——九三学社“同心科创工程”助力宁夏破局奶产业“卡脖子”难题
2025-11-07 09:36:56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10月24日,在陕西杨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,来自宁夏灵武的“奶博士”王炳科领衔的《良种奶牛高效扩繁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应用》项目摘得初创组一等奖;仅隔三日,在福建泉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,该项目从全国顶尖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,再获金奖。这一奖项是我国博士后研究人员所能获得的最高级别荣誉之一,为宁夏科研实力写下有力注脚。

  “爱国、民主、科学是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,我们将矢志不渝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。”作为九三学社社员,王炳科的话语道出了荣誉背后的价值源泉。这位拥有37.7万抖音粉丝的“网络达人”,一边通过千余条短视频科普养殖知识,一边带领团队攻克种业难题,已成为宁夏奶产业科技创新的标志性人物。

  “同心科创工程”搭台 破解产业“卡脖子”困局

  故事的起点,源于宁夏奶产业的迫切需求。

  奶产业是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。灵武市位于北纬38°国际公认的“黄金奶源带”,气候适宜、光照充足,拥有生产高端鲜奶的最佳环境,生鲜乳主要指标乳蛋白、乳脂肪等均优于欧盟标准。截至5月,灵武市奶牛存栏量达20.05万头,日产鲜奶超3000吨,规模化养殖率超99%,是宁夏高端奶产业的核心阵地。但光鲜数据背后,我国奶牛种业长期依赖进口的“卡脖子”难题如影随形——优质奶牛数量从1800万锐减至780万,缺乏自主谱系的困境严重制约产业升级。

  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及九三学社中央共同推动下,“九三学社智汇宁夏 同心科创工程”启动。这项以推动百名院士专家来宁、引进百个企业项目入宁“双百目标”为导向的工程,精准对接宁夏重点产业需求,为科技与产业搭建起合作桥梁。

  聚焦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宁夏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专业科研团队,以灵武兴源达牧场为核心基地,开展“政—校—企”协同创新试点。2021年4月17日,由5名导师、16名博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进驻牧场,王炳科正是其中的核心力量。

  而像王炳科这样,来自全国各地扎根宁夏、服务宁夏的九三学社社员还有很多,他们以科技力量助力宁夏破局向新的稳健步履,为“同心科创工程”在宁夏深耕实践磨砺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“灵武的产业基础与‘同心科创工程’的平台支撑,让我们有了破解难题的底气。我们力争通过科技赋能破解产业痛点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奶产业集群。”王炳科表示。

  牧场建实验室 种源创新结出“金果实”

  在灵武兴源达牧场,王炳科团队以“把实验室建在牛场”的创新实践扎根一线,用“零距离”科研精准破解牧场生产难题。

  建立高产良种奶牛群体,首要任务是筛选优质供体牛。团队初到灵武便开展了半年“海选”,先以“年产奶量超13吨、无发病记录且产量呈上升趋势”为核心标准初筛,再对候选牛进行线性鉴定,进一步采集血液开展多性状基因组检测,最终从2个牧场的1万多头牛中筛选出300头优质供体牛。

  团队更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,国内首次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复原终生产奶量超百吨的优良个体,培育出宁夏首例体外胚胎牛与全国首例干细胞克隆牛,还研发出智能饲料维保机器人,让实验室技术真正落地牧场。

  实验室研发与生产应用的目标、条件存在差异,试管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,需经历更艰难的技术集成与创新。对此,团队围绕奶业振兴“卡脖子”难题,依托“奶牛科技小院”凝聚“政—校—企”三方力量,构建起“把学校建在基地、实验室建在牛场、课堂设在牛舍、成果落地养殖园区、人才留在行业”的育人格局,形成技术创新、高端人才培养与产业振兴、乡村振兴联动的新模式。

  这一模式与宁夏奶产业科技支撑行动方案高度契合。该方案明确提出“建立以胚胎工程技术为核心的良种扩繁体系,构建“‘科技园区+养殖场+科技特派员’服务模式”,而“奶牛科技小院”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,通过“课堂在牛舍、成果在园区”,形成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。

  “从实验室到牧场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。”王炳科坦言,试管牛技术产业化比研发更难。但灵武市“引得来、留得住、用得好”的人才政策,为团队潜心攻关提供了保障。最终,团队斩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、9项实用新型专利,制定行业技术规范,推动重大成果转化。

  人才扎根生长 科创活力涌流塞上

  如今的灵武牧场,科技创新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,在养殖一线结出提质增效的硕果,让传统牧场焕发新活力。

  王炳科团队研发的活体采卵—体外受精—胚胎移植技术体系,使良种奶牛扩繁效率大幅提升;自主研发的疫病预警仪、智能饮水设备等装备,成为牧场节本增效的利器;而“奶牛科技小院”模式更培养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实践的专业人才,为产业注入持久动力。

  这些成果正是“同心科创工程”价值的生动体现。3年多来,“同心科创工程”通过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、平台与人才共进,探索出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。王炳科获得的“2024年度九三学社中央先进个人”“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”等荣誉,以及灵武市持续完善的科研服务保障体系,更印证了“人才引育”与“产业发展”的同频共振。“下一步要推动本土品牌培育,让科研成果变成市场竞争力。”谈及未来,王炳科充满期待。

  “九三学社智汇宁夏 同心科创工程”依托多党合作制度优势,为宁夏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精准注入强劲动能。“同心科创工程”紧扣宁夏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需求,以“百名院士专家来宁、百个企业项目入宁”为目标牵引,构建起“党委统筹、党派协同、智库赋能”的创新联动机制。工程实施3年来,九三学社中央已协调对接248项技术需求,促成70余位院士专家赴宁开展合作。

  “这一工程既是科技报国的生动实践,更是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‘试金石’,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‘科技+统战’的特色路径。”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,将继续弘扬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,依托“同心科创工程”持续发力,支持更多像王炳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,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扎根宁夏、赋能产业,切实惠及地方发展。 (记者 马 敏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